侵权投诉
订阅
纠错
加入自媒体

汽车股比放开“板上钉钉”,唱响了谁的挽歌?

2018-04-20 10:16
汽车K线
关注


随着股比放开政策的实施,未来这些中国民营自主车企,第一次有可能获得与“国家队”相近甚至相同的“国民待遇”,第一次可以与中央或地方的大型国企、与外方独资企业以及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,在相同的市场条件与环境下,展开公平、公正的竞争。

笔者相信,面对天时与地利,加之日渐成熟的中国消费者,这些自主品牌车企以中国人特有的聪明才智与拼搏精神,一定可以赢得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。

但凡事都有两面,有高兴就有悲伤,有欣喜就有忧愁。放开车企股比,从2005年起就屡有争论。到2013年10月,中汽协某负责人更喊出过“谁要求放开股比限制,谁就是汉奸”的惊人之语。

2016年春夏之交,工信部、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刚刚作出“汽车行业合资企业股权比例将适时放开”的表态,就激起强烈反响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行业机构,与一汽集团、东风集团等企业联合发声,明确反对汽车行业放开股比。其群起而上的架势,颇有些向政府下“哀的美敦书”的味道。

这些“国字号”反对放开股比的理由,不外乎“中国品牌汽车还需要一定的保护”、“中国品牌成长需要时间”、“中国品牌轿车将面临外资品牌全面打压”等等。

难道这些“国字号”没看到吉利、长城、比亚迪这些中国车企,在市场上为中国人打出的大好河山?

倒也不是,只是他们认为自己才是中国品牌的代表。但正是这些代表,他们自1985年1月第一家中外合资汽车企业诞生以来,一直心安理得地享受着“行业准入高门槛”的行政保护,享受着政府与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优惠扶持政策,他们的日子过得舒坦优裕,靠着合资外方的技术与产品,大把大把的钞票赚得也相当容易。

这种养尊处优的环境,使他们既没有竞争与研发的压力,更缺少创业与创新的激情。外方拿来什么,他们就生产和销售什么,至于国家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的初衷,早就被这些“国家队”们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
在国家呵护与政策娇宠的环境下“混”到今天,这些自诩为共和国汽车工业“长子”和“次子”的“国字号”车企们,不仅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,更拿不出自主研发的畅销产品,所以当合资外方有可能控股或独资时,他们便感到了末日来临的恐慌,才知道已经五六十岁的共和国“长子”“次子”,居然只是个“没有断奶的孩子”。

于是,绝望中的他们,才会歇斯底里地要求政府“高抬贵手”,用行政保护的手段,让他们往昔的“好日子”能够再延长一些。事实上,这些“反对者”的举动,让我们很容易联想到近代史上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——“买办”,这个词语的释义,或许最接近他们几十年来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所扮演的历史“角色”。

不过在中国汽车业进入“新时代”之际,他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寻觅新的出路。

<上一页  1  2  
声明: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
发表评论

0条评论,0人参与
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
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,请输入验证码继续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

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
文章纠错
x
*文字标题:
*纠错内容:
联系邮箱:
*验 证 码: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