侵权投诉
订阅
纠错
加入自媒体

3000万辆的中国市场,汽车消费为何仍难安心?

2018-03-18 01:51
汽车K线
关注

“品质消费、美好生活”,这是每一个消费者,尤其是汽车消费者的美好愿望和期盼。毕竟,在目前全球个人耐用消费品当中,恐怕没什么能够与汽车相比。虽然飞机和高铁也算,但一般人消费不起。而拥有上万零部件的汽车,其品质好坏则关系重大,小到个人幸福,大到社会与国家的安全。

当中国汽车市场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,经历几个阶段实现接近3000万辆年新车销售时,这个连续9年蝉联世界新车销量第一的汽车大国,汽车消费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革。即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,汽车企业也增至近百家,产品更是满目琳琅。

可是,一些汽车消费,却成为不少消费者非常不美好的回忆。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数据显示,仅该协会2017年录入的汽车产品(含零部件)投诉,竟超过2万件(还有大量未录入),这一数字较2016年增长34.3%。其中,不履行三包、售后承诺、产品质量问题超过六成。

从数据中不难发现,2017年汽车销量虽然增幅不大,但消费者投诉量却大幅攀升。这明显表现出,中国汽车消费维权环境仍然不容乐观;另一方面,也反映中国汽车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和自身权益更加了解与重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初引起中国消费者广泛注意的本田汽车“机油门”维权,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。虽然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介入,并要东本履行中国相关法规,但后者也只是试探性的将部分CR-V做出停售。这也引起国内本田汽车消费者的声讨和维权。不过,在刚结束的3·15晚会,最终小众的大众进口车成了汽车业的“替罪羊”。

实际上,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信息来看,诸如一汽-大众,上汽通用别克品牌、东风日产、北京现代、奥迪、奔驰等国际大品牌,都进入了汽车品牌被投诉的前十名。

尤其引人注意的是,汽车质量、合同违约、售后服务成为投诉最严重的问题,而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核心关切,以及关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方面。

一方面,这折射出2011年后中国车市增长放缓,部分汽车品牌依然没有放下身段,在自身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被消费者发现时,展现出一幅无所谓和傲慢无礼的态度。

最终,这些品牌虽然能够借助过去建立的品牌红利,暂时高枕无忧,但长久下去还是会遭受因果报应。这在近两年的汽车市场,某些品牌的处境,已经充分印证了消费者是将心比心,用脚投票的。尤其引人注意的是,例如北京汽车、长安汽车等业绩,都因为合资品牌出现的问题最终迅速下滑。

另一方面,汽车经销商由于最近几年车市进入“微增长”,也出现了各种状况,当售前不再赚钱时,很多经销商开始将利润点转移到售后,在这当中出现了诸如合同违约,甚至不履行三包义务,售后承诺也可以朝令夕改。这令消费者对品牌经销商投诉,也随之激增。

消费者对经销商失去信任,也意味着消费者将对品牌失去信任。而之所以厂商依然敢于对消费者权益肆意践踏,是因为它们可能抱着这种想法,对于消费者是100%问题的投诉,在他们看来不过是所售产品总量的千分之一,甚至万分之一,不必大惊小怪。

可恰恰由于中国市场基数已经过于庞大,这千、万分之一就可能不是一个小数目。正如2012年集中爆发的大众汽车DSG变速箱问题,数千名消费者委托律师向质检总局提出召回要求,经过一段时间终于“被召回”。当然,也有企业对于出现的问题,会非常迅速的应对。

除了车企对自身感觉“较低的故障率”,最近几年关于汽车消费的相关保障消费者的法规也逐渐完善,但快速进入私人市场不到20年的中国汽车市场,在很多汽车维权相关法律方面,仍然面临消费者举证成本高、技术鉴定难;尤其是在遇到大批量的质量问题时,中国消费者依然只能“单兵作战”。

从DSG变速器维权,到“断轴门”,再到最近的“机油门”,虽然汽车产品品质问题突出且普遍,可是在消费端和主机厂抗衡的却只能是个体。对于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.17亿辆的中国,以保障权益的消费者集体维权,应该被提上日程。毕竟,汽车维权成本和技术门槛总是成为阻碍。

所幸的是,在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,传播渠道已经成为消费者的利器。

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几乎在第一时间,就会变成非常强势的声讨汽车厂商的利剑,这也会让厂商有所顾忌,毕竟这会影响整个品牌。这其中也会出现部分维权过度的情况。

“机油门”从被曝出到厂商被迫表态应对,再到质检总局介入,以及东风本田推出“缺乏诚意”的解决方案,这个过程中既表现出人民的力量,也暴露了主机厂依然可以仰仗自己在技术上的强势,对消费者构成维权障碍。

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公布的数据,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环境表现低迷,汽车公司都开始为存量市场做出考虑,2018年,这种趋势可能更加明显。

因此,汽车K线认为,如果不能让消费者感受到品质消费、美好生活的汽车公司,又有什么理由能够生存下去?

就像本田汽车、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在“机油门”问题上遮遮掩掩,或逃避问题种下了因,或许在不久以后,它们在中国市场也将获得不安心的果。

声明: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OFweek立场。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,请联系举报。

发表评论

0条评论,0人参与

请输入评论内容...

请输入评论/评论长度6~500个字

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,请输入验证码继续

暂无评论

暂无评论

智能汽车网 猎头职位 更多
文章纠错
x
*文字标题:
*纠错内容:
联系邮箱:
*验 证 码:

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